拉卡拉:国内唯一拥有跨境人民币全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 快讯

拉卡拉跨境支付:从本土拓荒到全球布局的进阶之路

一、时代浪潮中的拓荒起点:从便民支付到跨境萌芽(2005-2014)

2005年,拉卡拉在北京中关村的写字楼里诞生,创始人孙陶然以“让支付更简单”为初心,将社区便民支付终端作为切入点。彼时中国线下支付仍以现金和POS刷卡为主,小微商户面临收银效率低、对账繁琐等痛点。拉卡拉第一代智能POS机具搭载磁条卡与IC卡双读功能,配合后台对账系统,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义乌小商品城等商户聚集地迅速铺开,2010年已覆盖全国120万中小商户,日均交易笔数突破50万笔。

2011年,央行首批支付牌照的发放成为行业分水岭。拉卡拉凭借覆盖全国的线下收单网络与技术合规能力,成为首批获牌机构之一。这一阶段,其业务基因呈现双重特质:一方面,通过“地推铁军”模式深入实体商户场景,在广州服装批发市场、成都餐饮街区等区域建立起密集的服务网络;另一方面,率先尝试技术创新——2013年推出的蓝牙POS机,将传统POS的体积缩小60%,适配智能手机终端,为后续移动支付布局埋下伏笔。

二、国际化破局:从技术输出到网络搭建(2015-2019)

2015年被拉卡拉定义为“国际化元年”,这一年两大动作奠定了跨境业务根基:其一手环支付设备通过伦敦地铁闸机系统测试,与英国ALL Pay达成战略合作,首次将中国NFC支付技术输出海外,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实现落地应用;其二推出支持扫码、NFC、芯片卡全场景支付的互联网智能POS,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对接海关总署系统,实现“支付-报关-结汇”一体化流程,单台设备日均处理跨境订单300笔。

2017年,拉卡拉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总部,组建由花旗银行、Visa资深专家构成的跨境团队,重点攻克清算网络搭建难题。团队发现,东南亚中小商户使用SWIFT结算时,不仅需承担0.5%-1%的手续费,还面临3-5个工作日的到账周期。为此,拉卡拉与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泰国盘谷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建立直连通道,将东南亚地区的结算时效缩短至1-2个工作日,手续费降低40%。2019年深交所上市后,公司以5.2亿港元战略投资Skyee,获得其在东南亚7国的本地支付牌照,打通从中国到东南亚的跨境收单闭环,当年服务SHEIN、Temu等跨境电商的月均交易额突破15亿元。

三、全牌照护城河与技术破壁:构建跨境支付生态(2020-2024)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跨境人民币全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拉卡拉在2020年完成牌照矩阵的最后一块拼图——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电商外汇支付试点资质,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下的全场景覆盖。在上海自贸区,其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结汇”服务,单月处理外汇结算量达8亿美元,占上海综试区总量的35%。

技术层面,拉卡拉区块链团队开发的“智能合约分账系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大放异彩:为赛事周边2000家商户部署的终端,可自动完成“消费者支付-关税代扣-商户分账”的秒级结算,较传统人工分账效率提升200倍。2023年,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双离线支付”技术在中老铁路跨境段落地——在老挝琅勃拉邦无网络区域,游客使用拉卡拉手环可完成数字人民币离线支付,交易数据在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单月处理离线交易超10万笔。

2024年是拉卡拉跨境业务爆发的一年:战略入股越南外贸银行后,推出“中越本币结算通”产品,河内小商品市场的商户使用该系统结算,较SWIFT节省30%费用;在山东青岛,其区块链退税系统接入当地税务平台,实现出口企业退税“秒到账”,单月服务企业超500家,退税金额达12亿元;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突破500亿元,在中柬跨境水果贸易中,80%的交易通过拉卡拉搭建的兑换通道完成。

四、AI赋能与生态扩张: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先锋(2025至今)

面对全球支付网络的地缘政治挑战,拉卡拉以“AI+合规”双引擎构建竞争力。其智能风控系统接入200多个风险维度,包括全球制裁名单、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数据等,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将反欺诈准确率提升至99.5%,2025年一季度拦截涉恐融资、洗钱等风险交易320万笔,相关案例被写入《中国跨境支付合规白皮书》。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拉卡拉的场景创新尤为突出:为入境游客开发的“Visitor to China”APP,整合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多支付渠道,在三亚免税店、北京环球影城等场景实现“海外手机号一键注册、跨境结算零手续费”,2025年上半年服务游客超1500万人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0%;作为央行“货币桥”项目首批试点,其与俄罗斯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对接,完成首笔1.2亿美元的中俄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结算流程从传统的72小时压缩至4小时。

五、未来蓝图:数字支付新基建的全球构想

站在2025年的节点,拉卡拉正从支付服务商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研发投入上,其区块链专利数达376项,位居行业第一,2025年推出的量子加密支付方案,将跨境结算时延缩短至8秒,在深圳前海自贸区试点中,处理单笔1000万美元的跨境支付仅需0.1%手续费;市场拓展方面,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数字银行,目标2027年覆盖东南亚10国超50万商户,与亚马逊共建的全球电商支付网络已接入30万中国卖家,在欧洲站的订单支付成功率达99.8%。

生态协同上,拉卡拉与腾讯云合作开发的AI客服系统支持20种语言实时翻译,在义乌小商品城的跨境商户服务中,日均处理咨询量50万次,问题解决率达92%;联合中国信保推出的“支付+保险”产品,为跨境电商提供“收款即投保”服务,2025年上半年帮助1.2万家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赔付金额超8000万元。

结语:支付革命中的中国范式

从北京社区的便民终端到连接全球100国的支付网络,拉卡拉用20年时间诠释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以技术创新破局,以合规经营固本,以生态协同致远。当SWIFT系统面临区域化挑战时,其构建的CIPS+本地清算网络的多元化模式,正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的金融解决方案。这场静默的支付革命,不仅是商业层面的竞争,更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实践。拉卡拉的案例证明:在数字经济时代,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既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也是价值连接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