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卖108万的冷知识:ABB式名字才是流量杀手锏!

· 快讯

当那个长着9颗尖牙的小精灵拍出六位数天价时,谁能想到它爆火的密码藏在名字里?从潮玩圈的ZIMOMO到童年记忆里的胡图图,从拼多多到娃哈哈,爆火的角色和品牌都踩着同一种命名节奏——念起来像“LABUBU”这样的ABB叠音名。这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咱今儿就扒开流量密码的底层逻辑。

一、喊出名字的瞬间,大脑自动开启“萌化滤镜”

心理学有个冷知识:当你念“MOKOKO”这种叠音名时,大脑会误以为在看婴儿。湖北大学学者做过实验,人们会觉得叠音名的角色更软萌、更热情,甚至连外貌想象都会往“奶凶”偏。就像LABUBU明明长着尖牙,可名字一念出来,瞬间从“小怪兽”变成“撒娇精”,这种反差就像给记忆装了钩子,想忘都难。

更绝的是这招跨文化通吃:ZIMOMO、TYCOCO这些名字没任何含义,不管说英语还是中文的玩家,都能秒念出口。当年蒙奇奇火遍全球,靠的就是“monchhichi”这串魔性音节,传播效率直接拉满。

二、从名字到情绪,ABB式天生自带“社交货币”属性

现在年轻人买潮玩,72%是为了哄自己开心。而叠音名就像个情绪开关:学者验证过,默念“LABUBU”时大脑会分泌愉悦感。就像你追《庆余年》时,听到“范若若”这名字就莫名觉得亲切,仿佛能跟角色唠上两句。

品牌更懂这套路:拼多多、货拉拉这种名字,念起来跟喊口号似的,节奏感强到刻进DNA。你跟朋友安利“快去抽HACIPUPU”,比说复杂英文名顺口十倍,一来二去就成了圈子里的社交暗号。

三、当“丑东西”配上软萌名,反差才是王炸流量密码

LABUBU最狠的是把“凶萌”人设玩到极致:尖耳朵配尖牙,本来看似不好惹,可“LABUBU”一喊出来,瞬间有了奶声奶气的感觉。这种“外表拽上天,名字萌到齁”的反差,刚好戳中年轻人对“反差萌”的偏爱,难怪蕾哈娜都拿它当街拍道具——谁不想晒个又拽又萌的潮玩呢?

你的DNA里藏着多少ABB式顶流?

从童年动画到现在的潮玩柜,ABB式名字就像个隐形流量开关,悄悄占领我们的记忆。试着回想:你第一个想到的ABB式角色是谁?是懒羊羊、唐悠悠,还是某个让你剁手的潮玩?

其实这背后藏着我们对“亲切感”的本能追求。当LABUBU用叠音名打破“丑萌”次元壁,下一个爆火的IP会不会也在名字里埋了同款小心机?评论区甩出你见过的神级ABB式命名,看看谁的童年回忆最先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