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金子埋在地底,藏在博物馆、央行金库、首饰盒,也压在国家命脉上。
它从天而降,历经亿万年才停在你我手中。
这么稀少的东西,为啥能变成“全球通行证”?

宇宙炸出来的金,真不是说说而已
黄金不是地球本地货,来自几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真正意义上的“天上掉下来的金子”。
当一颗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老到燃尽时,会塌缩爆炸,释放出的能量,把星体撕碎,同时产生极端高温高压,触发快速中子俘获反应,在一瞬间,合成出从铁到金、铂、铀等重元素。
2017年,人类第一次捕捉到这种现象。
两颗中子星对撞,爆出相当于300个地球质量的黄金。
这就是GW170817事件,科学家直接观测到,黄金合成和释放的全过程,再也不是猜测,是实锤。
这堆黄金并不会直接砸下来,而是随着星尘飘散,进入宇宙尘埃中。
太阳系46亿年前形成,混入了这些富含黄金的尘埃,形成行星的那一刻,就带着黄金基因。
问题是地球刚形成时是个大熔球,黄金这类重元素全沉入地核。
地壳里只留下微量——每吨岩石里只有0.001克黄金,含量小得可怜。
不过地球后来又“中奖”了一次。
大约40亿年前,陨石密集撞地球,带来了第二批黄金补给,这种陨石叫“碳质球粒陨石”,来自太阳系外围。
像日本“隼鸟2号”带回来的“龙宫”小行星样本中,黄金含量是地壳平均值的20倍。
碳质球粒陨石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能挖出来的金,有不少是陨石补给的。
所以金子不光稀少,还“难搞”。
生成需要恒星爆炸或中子星撞击,落地还得靠陨石空投,这种形成路径比钻石复杂百倍。
就这一条,已经奠定了它在人类文明里的“顶流”地位。
从火山爆发到沙里淘金
地壳里黄金不多,但还是能挖,靠的是地质搬运。
火山喷发、岩浆上涌、地热循环,把深层的黄金带到靠近地表的区域,这些地方再经历成矿作用,才有矿脉生成。
南非兰德金矿就是这么来的,岩浆通道形成热液系统,水蒸气携带黄金离子往上走,等温度和压力下降,黄金就沉淀出来,在裂隙中形成矿脉。
要找到这些矿脉得靠探矿雷达、钻井、分析样本,技术一代比一代难。
除了深挖,还有浅淘。
古代人没技术,就靠淘金盘,从河水中捞沙子,金子密度高,沉得快,最后留在盘底。
中国、埃及、印加都这么干,中国最早的淘金记载在战国,《禹贡》也提过“积金于川”,就是指河中淘金。
到今天为止,全世界人类历史上,总共开采出约21万吨黄金,听起来多,但熔成一个立方体,只能堆出三个奥运会泳池的体积。
而且地壳里剩下的储量,只有6.4万吨,其中大部分还是深层、分散、难提取的。
平均每吨矿石里,只能提炼出1.5克黄金。
南非的深井金矿,开采深度超过3000米,工人要乘电梯下井40分钟,穿上供氧服作业,每一克成本都在上涨。
更麻烦的是污染,氰化钠溶液是主要提金手段,处理不当就出环境事故。
再想办法?有人盯上电子垃圾。一吨废手机板能提30克黄金,比矿石高多了,但分离难度翻倍,成本也翻倍。
黄金少、难、贵,且没得替代。
这一物理稀缺性,就是它千百年来被各国当作储备、流通、权力象征的基础。
从金币到金本位,黄金怎么成了货币
黄金原本只是金属,要变成钱,先得让人相信它有标准、能兑换、能流通。
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吕底亚王国,率先把黄金铸成金币,用狮子和公牛对峙图案,标记统一币值,成为世界第一枚黄金货币。
这枚币大小、含金量固定,交易时不用称,不用切,拿出就是标准货币。
在东方,战国时期楚国也流通过黄金币。
“郢爰”金饼上铸有“郢”字,是中国最早带记号的黄金货币,形状扁平,多用于贵族赏赐和高值交换。
尽管铜贝是主流,但黄金已经具备“贵金属货币”的雏形。
进入现代,黄金真正走向全球结算系统,是靠金本位制度。
1816年,英国立法建立金本位,每英镑对应113格令黄金(约7.3克),英镑价格不再随意浮动,而是与黄金绑定,变成了全球最稳定的货币基准。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法国、德国、日本都建立自己的金本位体系。
国际贸易开始按黄金定价,纸币背后必须有黄金储备支撑。
这一制度持续了百年,直到战争打破平衡。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出台,黄金绑定美元,美元再绑定其他货币,全球进入“美元=黄金=世界货币”模式。
每盎司黄金定价35美元,中央银行可以凭美元兑换实金。
这一制度稳定了20年,可最终也撑不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
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体系崩溃,黄金正式退出通用货币体系,地位反而更稳了。
它不再流通,却成了各国储备和国际避险资产的压舱石。
这一段历史说明,黄金之所以能当货币,不是哪个国家说了算,而是全球长期以来对它“量少、值高、难伪、好分”的共识。
为什么黄金今天还能压得住场
如今刷卡、转账、加密货币都能用,黄金看着没那么实用,全球没有一个敢忽视它。
它是物理世界里最稳定、最难伪造、最便于储存的东西之一。
金子不怕氧、不生锈。
三星堆金面具埋了3000年,挖出来还是金灿灿。
它延展性极强,1克金能拉出2.4公里金丝,能做芯片导线、太空器件、镀膜材料,实用性摆那儿。
最关键一点,黄金密度19.32克每立方厘米,这种密度是大自然给的“防伪标签”。
拿别的金属冒充,密度、延展性、声波传播都对不上。
造假成本比真金还贵,没人干这亏本买卖。
正因为“造不了、抄不来”,黄金才能当全球硬通货,只要出现地缘冲突、通胀飙升、美元贬值,黄金价格就会逆势上扬,资金就往金库跑,不吃利息,但能挡风险。
截至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约3.6万吨,而且还在持续增持。
2023年,各国央行净购金1136吨,创下历史纪录。
买金的目的不是投资收益,而是“稳定本币+分散美元风险”,尤其当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黄金被视作最后一道保险。
黄金不流通,却躺在金库里保值,它成了没有国籍、没有利率、没有时效的“共识资产”。
你可以不用它,但你不能没有它,这就是黄金,稳坐硬通货宝座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世界黄金年鉴2024》,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出版
2. 《中子星合并事件GW170817与r过程核合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论文,2020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