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前一篇文章谈了谈稳定币到底是什么,这一篇文章谈一下稳定币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旨在通过锚定法定货币或其他低波动性资产来保持价值的稳定。然而,尽管其以“稳定”命名,并具备诸多优势,稳定币并非完全无风险,未必能够真正保持绝对稳定。
稳定币的稳定性来源
首先,价值锚定效应,依靠储备资产支持稳定币价格稳定。大多数稳定币通过锚定持有的实际资产来担保其价值,这些储备资产通常是传统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或易变现资产(如短期国债等)。理论上,所有具备价值稳定的资产都可以作为稳定币的锚定基础,不仅限于易变现资产。
其次,算法机制调节,通过稳定币供应量来调节供需关系。有的去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不依赖资产储备,而是完全依靠算法和智能合约来管理供应量,自动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以维持价格稳定。当市场需求增加导致稳定币价格上涨时,算法会自动增加供应量;当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跌时,算法会减少供应量。这种机制类似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等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货币供应量,以维持货币价格稳定。
再次,稳定币的稳定性还离不开透明性与监管合规等。透明性能够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防止出现道德风险,有助于增强市场对稳定币的信心。接受第三方审计、确保监管合规则是稳定币市场健康发展的护盾,当投资者确信稳定币的发行方有足够的储备资产支持其价值,并遵守相关监管规定而获得法律的保护,投资者才更愿意持有和使用稳定币。
稳定币的意义与作用
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在确保价值锚定、算法智能、公开透明、监管合规的基础上,将具备传统各类货币不具有的一些优势。稳定币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甚至有可能深刻改变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和全球经济格局。无论是降低交易风险、优化跨境支付体验,还是助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金融生态繁荣,稳定币均具备其他形态的货币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是助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如单极化结构导致的不公平性和潜在的金融风险,以及美债困局。稳定币的出现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有可能摆脱单一国别货币担任国际货币的弊端,催生一个多极化、更加公平的全球货币秩序。
二是推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发展。一方面,前全球多国都在探索研究数字货币,如数字人民币,具有稳定性特征,但缺乏去中心化属性。另一方面,已有的大量去中心化货币构建的金融市场不稳定,如比特币价格暴涨暴跌,导致去中心化金融(DeFi)稳定性较差。稳定币正好能够融合稳定性和去中心化这两个看似不兼容的属性,被认为是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的重要货币。理论上,通过稳定币,用户可以参与复杂的金融活动而无需担心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场存入或借出稳定币获得利息收入或者价差收益。
三是推动数字货币全球化。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正在加速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稳定币挂钩美元、人民币等法定货币,能够扩大相应主权货币的数字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另一方面,稳定币的跨境支付独立于SWIFT等传统货币系统,能够开辟新的跨境交易支付模式,建立起专属于数字货币的交易系统。
四是促进跨境支付高效化。稳定币以其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彻底改变了跨境支付的传统模式。相比传统银行系统繁琐的流程和高昂的手续费,稳定币能够实现实时结算,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全球贸易、国际汇款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五是降低加密货币交易风险。在高度波动的加密货币市场中,稳定币扮演了“避风港”的角色。通过锚定法定货币或其他低波动性资产,稳定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资产存放场所,帮助他们有效规避比特币、以太坊等高波动性资产带来的风险。这种特性使得稳定币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重要桥梁。
稳定币存在的诸多问题
稳定币虽以“稳定”命名,尽管具有诸多优势,却并非完全无风险,也面临一些潜在问题。2022-2023年,由于市场过热,大量的投机资金融入,就出现了不稳定现象。虽然近两年各项制度快速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可控风险。就像当年次贷危机那样,本意是将大量高风险次贷分散到金融市场的汪洋中规避风险,然而却成了风险扩大器。当前而言,稳定币的主要风险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稳定币的“影子银行”属性。影子银行通常指的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只要与法币和实物资产挂钩,运作机制与传统银行就有相似之处,但又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这使得稳定币在某些方面具备了“影子银行”的特征,使得现有的金融系统出现监管盲区,就会显著放大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二,储备资产不足或质量问题。稳定币的价值依赖其挂钩的储备资产,这些资产通常包括法定货币、国债或其他低风险资产。如果稳定币发行机构未能充分储备等值储备资产,或者储备资产质量下降,将直接威胁到稳定币的稳定性,甚至显著放大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如果这种事件发生,可能引起不可预料的连锁反应,放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起金融危机。
第三,潜在的挤兑风险。虽然稳定币与储备资产挂钩,但其稳定性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信任。一旦市场对某种稳定币的信心下降,用户可能集中赎回,形成类似银行挤兑的现象。即使发行机构有足够的储备资产,也可能因流动性不足而无法及时满足赎回需求,从而引发币值剧烈波动。挤兑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导致市场恐慌情绪快速传播,甚至爆发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四,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漏洞与安全风险。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和不可篡改等特点,但其安全性并非绝对。有的稳定币通过智能合约发行和管理,但如果合约代码存在漏洞,可能被恶意利用。黑客攻击可能导致稳定币被大量盗取,从而引发市场恐慌。历史上多次发生的交易所被盗事件,暴露了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安全短板。
第五,匿名性带来的非法交易风险。稳定币的匿名性使得非法交易难以察觉,这可能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例如:某些稳定币被用于跨境资金转移,绕过传统金融系统的监管;黑市交易中,稳定币因其价格稳定性而成为首选支付工具。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防止滥用,成为稳定币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总之,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货币形式,正在逐步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非绝对,仍然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未来,稳定币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发行机构应提升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者要不断创新,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监管机构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如果这些努力方向达不成一致,就将注定当前的稳定币热度仅仅可能是昙花一现。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