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全球金融科技圈被一枚“核弹”引爆——稳定币巨头Circle登陆纽交所,首日股价飙升122%,盘中最高暴涨234%,两天市值狂飙至180亿美元。华尔街大佬们攥着酒杯的手都在抖:“这比2020年DeFi夏天还疯!” 紧接着,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允许用加密货币申请房贷!联邦住房金融局一声令下,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须将比特币、USDC纳入抵押资产评估。消息一出,Circle股价再冲新高,一个月内累计涨幅突破600%。

什么是稳定币呢?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锚”。比如1枚USDC稳定币,它背后就实实在在地对应着1美元现金或者美国国债,所以它的价格几乎不怎么波动。
这种特性让稳定币成了数字经济的“血液”,作用非常大。首先在跨境支付方面,传统银行汇款动不动就需要3到5天,手续费还高达6%,而用USDC转账呢?只需要10秒钟,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又快又便宜。其次,它是个很好的避险工具。想象一下,当比特币一天之内暴跌20%的时候,投资者们会立刻把资产换成USDC来“保命”,保住自己的本金。最后,稳定币还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燃料,DeFi里的各种借贷、交易活动,都得依赖稳定币作为基础货币才能运转。
当美国那边点燃了稳定币的热潮,香港这边立刻就接上了棒。今年8月1日,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就要正式落地了,像东亚银行、汇丰这些金融巨头都火速入场布局港元稳定币。而站在这些巨头背后,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的公司,正是咱们A股上市的四方精创。
有人可能觉得四方精创就是个人力外包公司?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翻开它的财报,真相让人挺意外,它的技术护城河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深得多。这家公司手握核心技术,比如和华为联合开发了叫Fincube的区块链平台,这个平台厉害在每秒能处理1万笔交易,而且他们还拥有16项相关专利。更牛的是,他们还主导了香港金管局的重量级项目——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mBridge,这个系统把原来需要几天的万亿级跨境支付,硬生生压缩到了秒级完成,效率提升巨大。为了应对香港的新规,他们还推出了符合托管要求的FINNOSafe平台,并且已经参与到汇丰、渣打这些大行的稳定币系统升级项目里了。2024年的财报数据也很亮眼,他们跨境支付业务的毛利率高达55%,这可比传统IT服务30%左右的毛利率高出一大截,而且数字货币相关业务直接贡献了他们20%的营收。
今年6月以来,四方精创在股市的表现非常抢眼,日均换手率超过了30%,单日成交额更是突破了30亿。资金这么疯狂地抢购,背后主要有三重确定性红利在推动。
第一重是香港稳定币牌照带来的“头啖汤”(粤语,意为第一口鲜汤)。他们和东亚银行合作的港元稳定币项目已经在内部员工奖励和供应链金融上开始用了。等8月份牌照一发下来,作为技术服务方,四方精创预计在2025年能接到3到5家金融机构的订单,这块就能带来1.5亿到2亿的收入。
第二重红利来自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布局野心。在深圳,他们包揽了公务员数字人民币工资发放系统的活儿;在香港,他们又在构建连接“数字港元-人民币-东盟货币”的实时兑换网络。听说东南亚有5个新市场马上要接入这个网络,这又能带来大约2.5亿的营收增长。
第三重红利则藏在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个万亿大蛋糕里。他们和蚂蚁链合作,把9000台充电桩的收益权做成了代币,年化收益率能达到8.7%。想想看,如果未来把光伏电站、商业地产这些场景也打开,就算只抽0.015%的佣金,也能轻松撬动上千万的利润。
不过,在大家狂欢的时候,也得看到暗藏的礁石,有几个风险点不容忽视。首先是政策雷区。国内是明令禁止私人搞稳定币兑换的,如果未来监管进一步收紧,他们的跨境业务很可能就得踩急刹车。其次是利率依赖的问题。像稳定币巨头Circle就是靠高利率躺着赚钱的,但美联储每降息0.25%,它的收入就会缩水10%——四方精创那些跟国债挂钩的业务,同样面临这个利率波动的风险。再者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成了红海。像宇信科技、长亮科技这些对手正在猛攻区块链跨境支付领域,导致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已经从原来的60%下滑到了45%。
更关键的是,市场上一直有个质疑的声音:四方精创到底是个真正的技术龙头,还是说只是个包装得比较精致的外包公司?看看2024年的财报数据:软件开发及维护收入占了他们总收入的97.53%,而且大部分境外收入其实来自给东南亚银行搭建IT系统。虽然他们确实参与了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核心的发行权和储备金管理他们并不涉及——要知道,发行权和管理储备金才是稳定币业务里利润最丰厚的那部分。
现在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剧烈的洗牌。一方面,美元稳定币的霸权在加强。像USDC凭借合规的优势,正在不断蚕食USDT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从30%回升到了52%。另一方面,离岸人民币也看到了破局的机会。香港金管局已经明确表态“不排除发展人民币稳定币”,那边躺着1.7万亿的离岸人民币存款,潜力巨大。同时,传统金融巨头也在强力反扑。Visa和PayPal这些支付巨头都已经集成了USDC支付功能,要知道全球跨境支付市场有250万亿美元那么大,而四方精创目前的市占率还不到2%。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最近喊出的“跨境支付成本削减90%”的口号,也预示着互联网巨头们正带着牌照和巨大的流量杀入这个战场,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当Circle在华尔街享受着资本市场的盛宴,当特朗普政府出人意料地把加密货币塞进房贷政策里,一场旨在重构全球金融体系的战争其实已经打响了。四方精创近期的股价暴涨,可以说是香港政策红利和它自身技术储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未来能不能真正甩掉“外包代工厂”这个标签,关键还得看两场硬仗打得怎么样:第一,能不能成功拿下香港首批稳定币牌照的核心技术订单;第二,能不能在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个价值万亿的新赛道上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毕竟在金融科技这个江湖里,合规是你的盾牌,技术是你的长矛,而最终能坐上王座的,永远是属于那些真正能用代码重塑游戏规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