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是未来的红利吗?

· 快讯

你可能听说了,稳定币市场最近炒得火热,动辄千万亿的规模让人咋舌。

但在这热闹背后,稳定币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它仅仅是一种“稳定的数字货币”那么简单吗?

这股热潮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稳定币的崛起,究竟是带来了新的机遇,还是隐藏着不易察觉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捋一捋,稳定币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

什么是稳定币?

简单来说,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加密货币,其价值与某种相对“稳定”的资产挂钩,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价格波动。

这个“稳定”的资产通常是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大宗商品(如黄金),或者是一篮子其他加密货币。

最常见的是与美元1:1锚定的稳定币,比如最有名,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稳定币USDT。

所以说,稳定币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早在2014年11月份Tether公司就推出了稳定币。

你可能还不太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传统金融世界中的货币在数字世界的“代币”。

我们购买比特币、以太坊这类主流的加密货币,是不能用主权货币去购买的,而是需要用中间币去购买。

至于原因:

1、监管问题

就像很多国家不允许用真钱直接赌博一样,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

银行和支付机构怕惹麻烦,不愿意给加密货币交易所开通道。

这就逼着交易所只能用USDT这种"中间人"来绕开监管,相当于用游戏币代替现金来玩。

2、UDST更方便快捷

USDT就像数字货币界的"美元",不管你在哪个国家,用USDT买比特币的流程都一样,省去了换汇的麻烦。

而且用银行转账可能要等好几天,而USDT通过区块链转账几分钟就能到账,特别适合需要快速买卖的投资者。

举个栗子,你想买比特币,就像去游乐园要买门票。政府说游乐园不能收现金(监管限制),于是你只能先到门口小卖部用现金换"乐园币"(USDT),再用这些"乐园币"去玩过山车(买比特币)。

这样既遵守了规定,又方便管理。

既然早就有了,为什么突然火起来了?

因为一则稳定币法案的新闻。

2025 年 5 月,美国参议院以 66 票对 32 票通过《引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法案)的程序性投票,标志着美国首次为稳定币建立联邦监管框架。

这一法案的核心条款包括:要求稳定币发行商持有 100% 美元或低风险资产储备、强制定期审计、限制外国发行人进入美国市场,并允许科技公司通过获得银行牌照发行稳定币。

法案通过后,比特币价格突破 11 万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市场对监管明确性的期待。

美国突然搞稳定币法案是为何?

在谈我的看法之前,我想先梳理一下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用事实说话。

特朗普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朗普首任期间(2017-2020),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不喜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称比特币是“影响美元价值的骗局”,主张严格监管。认为它们会削弱美元在全球的地位,并在2020年底提议加强对自托钱包的监管。

拜登在任期间对加密货币问题的执法力度反而更大。

但特朗普一方开始尝试加密货币。

2022年12月,特朗普首次发行NFT,收益450万美元,态度开始缓和。

2023年6月,特朗普推出第二轮NFT,并与加密行业高管会面。

2024年5月,接受加密货币捐赠,筹集超400万美元。

2024年7月,在比特币大会上承诺将美国打造成“比特币超级大国”,并提出建立国家比特币储备。

2024年11月,当选总统后,提名亲加密货币的保罗·阿特金斯为SEC主席,推动政策调整。

2025年3月,特朗普重新执政后,特朗普在 白宫加密峰会 上高调宣布“让美国成为加密货币世界领导者”,彻底一改从前对数字货币的质疑立场。

他签署行政命令建立 战略比特币储备 ,并将比特币称为“数字黄金”。

特朗普为何变了?

2025年1月,特朗普在总统就职前夕推出以自己命名的TRUMP币(迷因币),发行首日市值突破75亿美元,交易量暴涨1200%。

特朗普妻子梅拉尼娅于2025年1月紧随特朗普推出同名迷因币,24小时内涨幅超2000%,但流动性不足,市值仅571万美元。

2025年3月,推出由特朗普家族控制的DeFi平台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稳定币USD1,锚定1美元,储备资产为短期美债、美元存款等。

特朗普之子埃里克·特朗普担任WLFI负责人,家族通过75%利润分成获利。

特朗普家族通过发行NFT、迷因币(如 TRUMP、TRUMP、 MELANIA)及稳定币USD1获利近10亿美元。

详细来讲,2022年特朗普推出NFT系列,每枚售价99美元,四轮发行总收益超千万美元;2025年USD1稳定币市值达21.8亿美元,家族通过利润分成获利。

中饱私囊?

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明显的是,特朗普中饱私囊的意图太过明显。毕竟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大可以猜测是不是特朗普因为尝到了加密货币的甜头,才开始大搞加密货币?

坦率地说,考虑到特朗普一贯的商人和逐利本色,以及加密货币市场潜在的巨大财富效应,认为他有个人经济考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直观且容易被理解的猜测。

不过,如果我们将特朗普的动机仅仅局限在个人财富的积累上,恐怕就有些低估了这位前总统的政治盘算和战略眼光了。

除了个人利益这个“明面上的”可能性,我认为至少还有两个更深层次、更具战略意义的动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增加美国短债购买力,缓解财政压力

这一点听起来可能有些出乎意料,但加密货币,特别是稳定币,正在悄然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

随着美国参议院关键法案的推进和美国政府高层的公开力挺,这个总市值在大约5年间从200亿美元飙升至近2500亿美元的金融“物种”,正被寄予厚望,不仅要成为美国经济实力的“助推器”,更被视为重塑美元全球地位和消化庞大国债的关键棋子。

渣打银行的报告预计,到2028年底稳定币发行量将达2万亿美元,由此带来额外1.6万亿美元的美国短期国债购买需求——“足以吸收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剩余时间里所有新增的短期国债发行量”。

然而,这场针对稳定币的战略布局,也可能在未来反噬自身。

美银证券发出警示,随着稳定币的崛起,美国传统银行业恐面临高达6.6万亿美元的存款分流。

由于价值创造可能转移至银行体系外,美国银行股也将面临沉重估值压力。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Tether(USDT)最新季度报告显示其储备中美国国债占比提升至85%,且83%为到期日小于3个月的超短期债券。

这种精准匹配恰好解决了美联储量化紧缩政策下的流动性困局——加密货币市场实质构建了新型债务循环:美元通过稳定币流向全球,最终又以美债形式回流,形成闭环资金池。

这种“稳定币-国债”的闭环设计,本质上是将全球加密货币用户的资金转化为美国国债的长期买家,相当于为美国财政赤字搭建了永不枯竭的“数字印钞机”。

2、巩固美国霸权

维护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一直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过去,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石油美元体系以及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并维持这一地位,从而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了巨大的话语权和利益。

比如说,更低的借贷成本、铸币税收益、以及通过美元体系实施金融制裁的能力,这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收割全球”的底层逻辑。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通过石油美元体系、SWIFT系统等工具,长期掌控着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清算。

我们知道现在美元体系正在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部分国家推动“去美元化”结算,美元的传统霸权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传统依赖军事和经济施压的方式,其边际效应也在递减。

近年来,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000年的73%降至2023年的54%,欧元、人民币等货币的崛起构成挑战。

此时加密货币突然闪亮登场。

在这个背景下,如果美国能够主导或深刻影响全球加密货币(尤其是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和发展方向,就可能为美元开辟一个新的“数字疆域”。

面对传统霸权工具的式微,美国正在将数字货币作为"收割全球资金"的新战场。

与传统金融体系不同,稳定币的跨境支付成本可降低至传统银行转账的1/10,结算速度从3-5天缩短至秒级。

这种效率优势正在吸引全球资金流入美元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显示,若稳定币完全替代跨境支付中的现金交易,将为美元体系带来每年超20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

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实现了"去中心化收割"。

通过将加密货币与美元深度绑定,美国实际上在构建一个"数字美元帝国":全球用户每进行一次稳定币交易,都在间接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财政,同时其交易数据又为美国监管机构提供实时监控的"数字足迹"。

这种"自愿参与的金融殖民",比SWIFT制裁更具渗透力。

3、资本牟利:空手套白狼

除了政治和战略考量,特朗普推动加密货币的另一个关键动机是资本牟利——更准确地说,是让华尔街和美国资本集团通过稳定币体系无风险套利,赚取巨额利润。

稳定币本质是0利息,甚至还要收取管理费,揽储。

揽来的现金,转而去购买短期美债,5%。空手套白狼5个点。

稳定币(如USDT、USDC)本质上是一种“数字银行存款”,但它比传统银行更“霸道”:

1、不支付利息:传统银行存款至少会给你0.5%-5%的利息,但稳定币发行商(如Tether、Circle)一分钱利息都不给。

2、反而收管理费:某些稳定币(如USDC)在链上转账时还会收取手续费,相当于变相“揽储收费”。

这些稳定币发行商拿到用户存入的美元后,转手就买入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约5%),轻松赚取利差。

截至2025年6月,USDT流通量约1531亿美元,其中约80%(1224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

若按5%的国债收益率计算,仅USDT每年即可通过国债投资获得约61亿美元收益,而其管理费收入约1.5亿美元(0.1%费率)。

0杠杆的情况下,稳定无风险套利就高达62.5亿美元。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用户愿意接受“0利息”?

用户持有稳定币,主要是看中其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性:

1.交易媒介: 在不同加密货币之间进行转换,比用法币更快捷方便。

2.避险工具: 在加密市场剧烈波动时,将资产转换为稳定币以规避风险。

3.价值储存和转移: 便捷的跨境支付和价值转移手段。

当然还有一点,我在这里就不说了,懂的都懂。

所以说,用户追求的是稳定币的流动性和便利性,而非利息回报,这为发行商的“无本生利”创造了条件。

我们普通投资者可以做什么?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是否有投资价值,需要知道目的是什么。在这里我分为两类

1、资产增值

其实这个前面也提到了,这几乎没有增值空间。你只是把手里的美元换成了数字形式的美元,甚至还要承担一些潜在风险(后面会细说)。

投资于稳定币相关的“理财产品”或“挖矿”: 这是目前一些平台提供的服务,声称可以给你持有的稳定币带来一定的年化收益。

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定平台,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可能看起来比传统银行存款或货币基金要高。

这些看起来很高收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所谓的“高收益”背后,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庞氏模型,或是项目方在用你的资金进行高风险操作。

像平台风险,提供这些产品的平台是否可靠?会不会跑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加密货币领域这类事件屡见不鲜。

如果想购买合约,很多“挖矿”或“流动性提供”依赖于智能合约,一旦合约出现漏洞,你的资金可能瞬间归零。

当然还有监管的风险,全球对加密货币理财产品的监管尚不明确,政策变动可能导致你的投资受损。

虽然有些平台曾宣称提供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年化收益率,但历史告诉我们,超高收益往往伴随着超高风险。

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Anchor Protocol(UST稳定币的存款协议)提供的近20%年化收益,最终随着UST的崩盘而化为泡影,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2、功能性使用

目前来看,这才是稳定币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最有价值的地方。

加密货币的交易

如果你想买卖比特币、以太坊等波动性较大的加密货币,稳定币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交易媒介。

你可以先用法币买入稳定币,再用稳定币去购买其他加密货币;卖出时同理。

这比直接用法币反复出入金可能更快捷,手续费也可能更低,当然,也需要选择好平台。

跨境支付

对于有小额、高频跨境支付需求的人来说,通过稳定币进行转账,有时比传统银行电汇更快、手续费更低。尤其是在一些外汇管制较严或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

举个实际的栗子, 一些在海外工作的务工人员,可能会选择用稳定币将工资汇给国内的家人,以节省时间和费用。但需要注意接收方如何将稳定币兑换成本地法币,以及相关的合规问题。

应对本币贬值

需要注意,这属于高风险操作,其实本质就是换成美元,以求保值。

现在换成外币也不麻烦,如果你预计本币会大幅贬值,可以选择换成外汇或者外币来抵御本币贬值。

毕竟即使是最大的稳定币,也并非100%没有风险。历史上出现过稳定币与美元脱钩的情况。

而且稳定币的价值依赖于发行商的储备金是否充足和透明。一旦发行商出现问题,你持有的稳定币可能一文不值。

总的来说,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稳定币的“功能性”价值可能大于其“投资”价值。你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工具”,用于特定的场景,例如加密交易的辅助、小额跨境支付的尝试。

但即便是作为工具使用,也务必注意操作安全和潜在风险。

最后总结

回到开始的问题,稳定币是未来的红利吗?

说实话,我们可能得泼点冷水,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但把镜头切换到美国那边,你会发现,那里的故事可能完全不同——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真的是一块值得期待的大蛋糕。

当我们试图理解特朗普为何突然对加密货币“情有独钟”时,若只看到“个人中饱私囊”的影子,那可能只触及了冰山一角。

这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既有资本市场心照不宣的套利法则,也有为美国庞大债务寻找“接盘侠”的深谋,更有在数字时代巩固美元全球霸主地位的宏大野心。

稳定币的运作模式,说白了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骗局”:它吸收全球用户的资金(零利息,甚至还收费),然后转身投入美国国债市场,稳赚5%甚至更多的利差。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亿美元的利润,几乎是凭空从全球用户手中“转移”到了少数资本巨头手中。

在这场游戏中,谁是赢家,谁又在“裸泳”?

普通用户:特别是那些缺乏强大本币信用的国家的民众,他们用稳定币避险、交易,却默默承受着风险,得不到分毫利息。

华尔街资本:则像开了印钞机一样,享受着无风险的饕餮盛宴。

美国政府:则乐见其成,因为这意味着总有新的资金来购买它的国债,让它可以“继续奏乐继续舞”。

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场金融游戏,它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的经济版图。

我们这里可以做一个设想,当越南的商户开始使用USDT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当尼日利亚的年轻人用USDC储存自己的血汗钱,他们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无息“借给”了美国。

每一个USDT或USDC的持有者,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个庞大金融机器的一颗螺丝钉,默默地支撑着美元的全球体系,承担着潜在的风险,却未能分享到体系带来的核心红利。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隐蔽的价值汲取,这种让世界人民在数字时代为美元“打工”的模式,恐怕才是加密货币能够登上美国国家战略舞台中央,那张最不想被人看穿的王牌。

这场游戏的规则,从来都不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