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绝不外传!10大“量价关系”暗语读懂,散户少走10年弯路 !

· 快讯

“为什么同样的K线图,有人赚翻有人爆仓?”这一直击散户痛点的问题,背后隐藏着90%散户都忽略的量价秘密,而这秘密,恰似主力操盘的“摩斯密码”。接下来将为你揭秘10条连教科书都鲜少提及的硬核规律,私募老手更是坦言:“吃透3条就能跑赢大盘”。

量价关系的底层逻辑

价格与成交量,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价格是鱼,成交量是水,离开了水,鱼便难以生存,这生动地揭示了成交量对价格的重要支撑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放量上涨是利好,但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比如缩量涨停,它往往是最强的上涨信号。这是因为缩量涨停意味着市场惜售,多数持有者对股价后续走势极为看好,不愿抛售手中筹码,使得只需少量资金就能将股价封至涨停,反映出市场对该股的高度认可和强大的上涨动力。

十大鲜为人知的黄金法则

法则1:低位放量破位 = 黄金坑

2023年宁德时代在某一阶段出现低位放量破位的情况。从图形上看,股价在低位突然放量下跌,跌破关键支撑位。但实际上,这是主力刻意制造的恐慌,借此收集散户恐慌抛售的廉价筹码。随后股价迅速反弹,开启新一轮上涨。这种低位放量破位,实则是主力为后续拉升埋下的伏笔,形成了一个绝佳的“黄金坑”。

法则2:无量阴跌比放量暴跌更危险

对比2024年茅台的阴跌与中远海控的闪崩,茅台的无量阴跌过程中,由于缺乏成交量的活跃,股价下跌看似平缓,但却难以判断底部,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接。而中远海控的放量暴跌,虽然短期内跌幅巨大,但放量意味着有大量资金参与交易,可能在短时间内释放风险。相比之下,无量阴跌更容易让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

法则3:涨停板次日缩量 = 主力锁仓

以2024年高新发展出现的“一字板”为例,涨停板次日缩量,这表明主力在前一日涨停时已收集到足够筹码,次日市场上愿意抛售的筹码减少,主力通过锁仓稳定股价,为后续进一步拉升做准备。缩量体现了市场筹码的高度集中,主力控盘程度高,股价有望延续上涨趋势。

法则4:尾盘放量拉升的80%是陷阱

在分时图上,主力常采用对倒出货手法。临近尾盘时,通过大单买入制造放量拉升的假象,吸引散户跟风追入。但实际上,主力是在利用散户的追涨心理,将手中筹码高价卖给散户。这种尾盘放量拉升往往缺乏持续性,次日股价大概率低开低走,让追入的散户深陷其中。

法则5:突破前高时量能低于前值 = 假突破

2022年光伏板块在某一阶段试图突破前期高点,但突破时量能却低于前一次冲高的量能。从图形上看,虽然股价看似突破,但由于量能不足,无法有效支撑股价继续上行,随后股价很快回落,形成假突破。这是因为量能不足意味着市场参与度不高,突破缺乏足够的动力,很可能是主力诱多的手段。

法则6:地量地价失效的3种特殊情况

在注册制背景下,壳资源股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其一,一些业绩差的壳资源股即使出现地量,也不一定意味着地价,因为市场对其估值可能持续降低。其二,大量新股上市导致市场供给增加,壳资源稀缺性降低,地量地价关系不再适用。其三,政策导向的变化使得壳资源股的发展前景不明,地量时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底部。

法则7:下跌途中缩量十字星 = 下跌中继

下跌途中出现缩量十字星,常给散户造成股价即将止跌的错觉。但实际上,这往往只是下跌过程中的短暂停顿,是下跌中继的信号。因为缩量表明市场交易清淡,多空双方力量暂时平衡,但并未改变整体的下跌趋势,后续股价大概率继续下跌,许多散户因误判而中招。

法则8:大宗交易放量 + 二级市场缩量 = 变盘前兆

当大宗交易放量,意味着机构之间进行大量筹码的转移,而二级市场缩量,说明市场普通投资者参与度较低。这种情况可能是机构在暗中对倒,调整筹码分布,为后续股价变盘做准备。一旦机构完成筹码布局,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预示着变盘即将来临。

法则9:分时图“量价背离”必回踩

在T + 0日内交易中,分时图上若出现量价背离,即股价上涨但成交量却逐渐萎缩,这表明股价上涨缺乏量能支持,上涨动力不足。根据经验,这种情况下股价必然会回踩,投资者可利用这一规律进行高抛低吸操作,把握日内交易机会,实现盈利。

法则10:板块龙头缩量滞涨 = 行情尾声

回顾2023年新能源车板块,当板块龙头出现缩量滞涨时,意味着龙头股的上涨动力减弱。龙头股在板块中具有引领作用,其缩量滞涨往往预示着整个板块的资金关注度开始下降,行情即将进入尾声。随后,新能源车板块整体出现调整,验证了这一规律。

散户致命误区

误区1:只看VOL红绿柱,忽略“量比”“换手率”组合指标

许多散户在分析成交量时,仅仅关注VOL指标的红绿柱,这是远远不够的。红绿柱只能简单反映成交量的增减,而“量比”能体现当前成交量与过去一段时间平均成交量的对比情况,“换手率”则反映了股票的活跃程度。综合这三个指标,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判断成交量背后的市场意义,避免误判。

误区2:迷信“天量天价”,却不懂主力对倒制造假象

散户常常迷信“天量天价”,认为成交量达到天量时股价也会达到天价。然而,主力往往会利用对倒手法,自买自卖制造天量,诱导散户追高。但这种天量并非真实的市场供需导致,股价在天量之后往往会迅速下跌,让追高的散户遭受损失。

结尾

赶紧收藏这份“量价暗语词典”,下次盯盘时对照这10条,你也能看穿主力底牌!下期将揭秘如何用“量价关系 + 筹码分布”精准捕捉主升浪,点击关注,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