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底,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引发了很多朋友的关注。
另外,市场也传出了不少稳定币相关的消息。
比如京东、蚂蚁集团,都在计划推出稳定币。
有朋友问,稳定币是什么,跟数字货币、比特币相比,有什么异同?
它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
稳定币:一种挂钩法币的加密货币
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
它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稳定。
通过挂钩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不会像比特币一样,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比如前面提到的USDC。
1USDC,就等价于1美元。
世界上第一个主流的稳定币,是Tether公司2014年推出的USDT(当时叫Realcoin)。
到2025年,香港《稳定币条例》5月底生效,美国也在6月初通过了一个名为《GENIUS Act》的相关法案。
这也意味着,稳定币有了正式监管,从之前的边缘工具,升级成为了一种被认可的金融基础设施。
稳定币与比特币、数字货币的区别
稳定币、比特币、数字货币,三者的目的不同。
(1)数字货币
前几年搞了一段时间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本质是法币,类似人民币、美元。
只是摆脱了实体印刷,方便数字化交易支付。
只有国家有权力发行数字货币。
是中心化发行的货币。
(2)比特币
比特币不具备美元的这种信用背书,它的背书来自于社会对“去中心化”的需求。
总有一些资金是希望不被监管、控制的。
去中心化的需求支撑了比特币。
其实黄金也有类似的功能。
例如有的地区通过交易实物黄金来摆脱监管。
(3)稳定币
仍然是中心化的,基于法币构建。
这点跟比特币有本质区别。
所以,稳定币并不是比特币或者数字货币。
它是一种挂钩某个法币的、记账支付工具。
零售行业巨头喜欢发行稳定币
现在发行稳定币的,有很多是一些头部的大公司,例如京东、亚马逊、好市多、沃尔玛。
他们有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商。
在银行里,有一个词叫供应链金融。
例如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长、参与的公司比较多,就会产生海量的支付需求。
而支付是有成本的。
国内也有类似的角色,也就是支付公司。
咱们今天网上购物、线上投资基金,其实底层都需要用到支付公司,跟银行系统之间进行对接。
支付公司收取的手续费也比较高。
特别是跨国家支付,这个周期会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
像美国的零售公司,每笔交易支付成本,在2%-3%上下。
巴菲特之前有一个心爱的股票,美国运通。常年毛利率、ROE非常高。
运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跨国支付,收取的费用。
对零售公司来说,很适合搞稳定币。
因为零售行业,利润率相对比较薄,周转率高。
每笔资金支付成本,占利润的比例就比较高。
所以现在积极搞稳定币的,也是这些零售行业的巨头。
使用稳定币的好处
稳定币提供了一种新的支付解决思路。
(1)头部的零售公司,基于自身的信誉,发行稳定币。
稳定币挂钩某个法币。
法币的汇率相对波动较小。
稳定币使用区块链等低成本的记账技术,来确保发行、支付的稳定。
(2)将这个稳定币,用来作为自己上下游产业链,支付的载体。
这样就可以绕开传统银行支付渠道。
特别是在跨国贸易,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3)稳定币本身,也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因为上下游公司使用稳定币,会给稳定币带来一笔庞大的沉淀资金。
例如产生了100亿的稳定币支付,就会有100亿的美元资产。
这些资金,仅仅是放在货币基金中吃利息,一年也有4-5亿的收入。
既可以降低支付成本,又可以像银行那样揽储吃利息。
但是稳定币不能像比特币那样波动巨大,不能被乱炒作。
如果稳定币波动较大,反而会影响零售公司内部的支付稳定性。
所以这样的稳定币,被称为法币稳定币。本质上是法币的衍生。
总结
稳定币挂钩法币,价格波动小,有它自身独特的价值。
与比特币、数字货币,都有显著区别。
尤其是对零售巨头来说,稳定币能降低供应链支付成本,这也是它们积极发行稳定币的原因。不过目前稳定币主要在香港等地区发行;在内地目前还没有发放稳定币牌照,看未来的政策情况了。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PS:不熟悉估值表如何使用的朋友可以看《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