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香港合法 = 内地能玩?小心踩进法律陷阱!

· 快讯

最近,一则关于虚拟货币交易的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6 月 24 日,国泰海通集团下属公司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将证券交易牌照升级,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客户能在其平台交易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以及泰达币等稳定币。这一消息让部分人认为,虚拟货币交易在我国迎来了合法化的曙光,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我国内地,虚拟货币的法律定性十分明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规定,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参与,个人参与交易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风险,像洗钱罪、非法经营罪等。尽管 2025 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对虚拟货币开展立法研究,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新政策出台改变现状。在司法实践中,虚拟货币交易仍被判定为非法,例如 2024 年 “两高” 司法解释将虚拟资产交易纳入洗钱方式之一。

而香港地区,在虚拟资产交易方面有着不同的监管政策。国泰君安国际获得牌照升级,是香港证监会牌照制度下的合规操作,但其服务对象仅针对专业投资者,并且对交易标的也有严格限定。这意味着,香港的合法业务并不适用于内地普通居民。若内地居民试图通过跨境支付,利用香港平台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依旧会触犯内地法律,可能被认定为 “非法买卖外汇” 或 “逃汇”。例如,外管局新规要求银行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全链路监测,一旦发现与虚拟货币交易相关,便会触发风险预警并限制交易。

网友们对此事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香港的政策变化预示着虚拟货币合法化是大势所趋,内地迟早会跟进;但也有理性的网友指出,内地与香港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内地对虚拟货币的严格监管是出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投资者的目的。从怀疑的角度看,虚拟货币交易存在诸多风险,其价格波动剧烈,市场操纵现象频发,还容易被用于非法活动。如果贸然放开,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

那么,你对此事件怎么看?是认为内地应借鉴香港经验逐步放开虚拟货币交易,还是觉得维持现有严格监管更为妥当?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