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玫认为,发展稳定币是有必要的,适度参与或许是更合理的选择。中美在数字货币领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这种政策差异反映了更深层的制度分歧和市场机制差异。在此背景下,跨越制度差异的中国尝试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持续在这一领域坚持探索的区块链从业者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必要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求是
国内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践都极度缺乏,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国内学者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明显匮乏;而在产业实践方面,大量相关从业者早已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对该领域重视不足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学界与业界的双重缺失,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确实与国际发展存在脱节,这一判断具有客观事实依据。然而,如何发展加密数字货币相关实践领域,并非仅凭学术界或产业界的讨论就能决定,其中还涉及复杂的政治体制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当前,全球的发展热点主张将合规金融机构与加密货币相结合,很多传统机构争先布局发行代表主权货币、证券、基金产品、或现实世界资产的加密货币,但其中的核心矛盾在于:合规金融机构在运营中必须严格遵守监管政策和制度要求,而这与加密货币的天然属性存在本质冲突。以稳定币为例,尽管当前市场热点讨论列举了多种应用场景,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稳定币USDT和USDC的主要用途仍是“炒币”。这也是为何USDC选择与合规交易所Coinbase联合发行,其利润表显示最大费用正是来自与渠道商Coinbase的分成。这也解释了为何多数稳定币发行都倾向于与交易所绑定,因为其核心用户群体正是炒币者。
在这种矛盾背景下,关于发展稳定币(包括与香港市场结合及合规化)的讨论,实际上凸显了制度要求与加密货币投机属性之间的根本性冲突。这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以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为例,早在2019年,市场就已热议利用链上代币映射链下资产的模式(尽管当时尚未形成RWA这一术语),但这些讨论和尝试在2022年后熊市中迅速沉寂。如今,蚂蚁数科在香港发行1亿人民币的链上融资产品,其主要矛盾点是在线上购买RWA代币的用户需要做KYC(客户身份认证)。这就导致了用户定位的矛盾:传统金融用户虽愿意完成KYC,但缺乏通过区块链购买金融产品的动机;而熟悉区块链的用户偏好链上交易,却普遍排斥KYC流程。这种矛盾直接导致了蚂蚁数科在链上RWA领域的尝试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也反映出传统金融合规要求与加密货币用户行为之间的天然对立。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合规性差异带来的市场选择上。众所周知,USDT在合规性方面存在缺陷,而USDC则符合监管要求。然而市场数据显示,USDT的交易量、流动性和发行规模都远超USDC。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在于:正是USDT相对宽松的合规要求降低了使用门槛,而且更受市场欢迎。PayPal发行的稳定币就是一个例子—PayPal的稳定币近期提供了利息激励,USDT发行方并没有提供利息激励,但由于PayPal更为严格的合规要求,其交易量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也说明非炒币的稳定币用户规模不足。
总体而言,我认为发展稳定币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我们目前尚未参与的金融新领域,完全隔离太过保守,适度参与或许是更合理的选择。然而,稳定币的天然属性与我国现行制度存在根本性矛盾,使得这一领域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特殊挑战。
就资产代币化(RWA)而言,尽管全球范围内已有诸多尝试,但至今尚未出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功案例。链上数据虽然显示相关产品确实存在,但普遍缺乏知名度和公信力,甚至难以辨别其真实性。这种现状表明该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美在数字货币领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中国积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发展,而美国则对央行数字货币持反对态度,认为只要是市场能做的,就尽量让市场做,因而支持美元稳定币的创新发展。这种政策差异反映了更深层的制度分歧和市场机制差异。在此背景下,跨越制度差异的中国尝试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持续在这一领域坚持探索的区块链从业者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必要性。
责任编辑:韩俊禹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 2012 年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www.cwm5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