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稳定币,五朵金花一览(最新梳理)

· 头条

跨境汇款总是又慢又贵,耽误事儿还烧钱!

香港8月1日要实施《稳定币条例》,亚太首个全面监管法币稳定币的框架,加上6月22日刚启动的“跨境支付通”,号称能把汇款从天缩到分钟级。

这事儿太关键了,稳定币确实能颠覆传统支付,但监管没跟上就悬。

新政策一出,市场就炸锅了。

香港这波操作明显想抢全球金融科技高地,毕竟它是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跨境支付通刚上线,据说能解决小额高频转账的痛点,但换汇额度还是每人5万美元,没突破老限制。

稳定币像USDT那些,在墨西哥务工者汇款中成本才传统六分之一,速度快到分钟级,比银行SWIFT系统高效多了。

去年全球稳定币汇款破6000亿美元,今年Q1日结算量超Visa和万事达总和,数字不会骗人。

企业们早就嗅到商机。

四方精创、法本信息这些公司都在布局,搞合规平台和技术方案。

四方精创推的FINNOSafe Web3平台能处理虚拟资产发行支付,法本信息则集成CIPS功能服务银行跨境系统。

技术优势明显,分布式架构弹性强,不受地理限制。

但监管铁拳一来就崩盘,美国财政部冻结过合规稳定币地址,去中心化理想撞上现实高墙。

国内环境更复杂。

央行明确禁止非主权加密货币支付,稳定币根本没发展空间。

数字人民币安全性强,已成主流,潘功胜都强调新技术重塑支付体系,但点名监管挑战大。

跨境支付通的本质还是现有系统打通,和稳定币不直接挂钩。

成本优势也被质疑,Circle的USDC赎回费加交易所手续费,可能比传统渠道还高,尤其对大额交易。

全球竞争激烈,美国领先但各国发力。

香港公布首批发行人名单,进入沙盒测试阶段,试图用政策吸引创新。

长远看,稳定币能连起法币和数字资产,为Web3.0确权铺路。

可风险摆在那儿,市场波动、政策不确定性,稍不留神就爆雷。

Terra崩盘后算法稳定币还在摸索,量子计算威胁也悬着。

变革的机遇是真的,但步子不能太大。

大家期待的廉价高效支付就在眼前,别让监管漏洞毁了。

普通用户只想要个靠谱渠道,省钱省时间。

希望这次香港试点带个好头,全球协同监管早点儿落地。

支付公平点,别总让中间商赚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