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近期,稳定币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美国、香港等地积极推动稳定币发展,连一向保守的欧盟也欲迎头赶上。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多变的全球货币格局,以及各经济体在新形势下战略考量。
美国力推稳定币,其背后隐藏着巩固美元霸权的阳谋。自特朗普4月启动关税战以来,全球对美国的信任急剧下降。加拿大作为较早面临美国关税威胁的国家,4月罕见地抛售了900亿美元(约7,020亿港元)的美国投资组合资产。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美国资产风险的重新评估,更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跟风效应。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指出,若加拿大的撤退行为确实与关税威胁有关,那么其他国家可能会在未来跟进类似操作,这将对美元构成潜在的下行风险,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参议院于2025年6月17日通过了《2025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简称《天才法案》),为稳定币的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监管框架。稳定币的推广将使更多发行商需要持有美元及美元资产,无形中增加了美元的需求, thereby为美元霸权提供短期支撑。例如,全球最大稳定币USDT的发行商泰达公司,以及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的发行商Circle,其储备资产中绝大部分为美元和美国国债。根据渣打银行的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对应美债需求将达到1.2万亿美元至1.6万亿美元,稳定币发行商将成为继美联储之后的美债第二大买家。
然而,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稳定币的「再中心化」趋势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大型发行商逐渐成为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的新权力中心,而当前全球缺乏统一的监管规范,容易导致欺诈和权力滥用。此外,美元霸权的根基在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信用,而稳定币无法解决美元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如负债过重等。
中国发展稳定币的现实考量
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是先行者,但在稳定币发展上,内地存在一定的现实考量。由于内地电子支付极为普及,信用卡早已少人问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发展稳定币的必要性。就如同企业在胶卷相机领域发达时,发展数码相机的动力就会减弱一样,内地在电子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反而成为发展稳定币的不利因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稳定币领域没有作为。中国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香港可以加快步伐发展稳定币,弥补内地在方面的不足。
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香港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稳定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壮大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虽然目前离岸人民币的体量与美元不可同日而语,但先把规则框架建立好,再后发制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通过发展稳定币,香港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离岸人民币市场,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香港发展稳定币可以起到试验田和沙盒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香港可以探索适合自身的稳定币发展模式和监管框架,为内地以及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服务。同时,香港的金融市场成熟、法律体系完善、人才资源丰富,这些优势都为稳定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文:吴桐山